各国外交家们在北极地区的一个杰作是斯瓦尔巴条约,也叫做关于斯瓦尔巴群岛(又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条约。

这是迄今为止在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1925年时就有51个签约国家。尽管签约国的数量与南极条约体系差不多,但是斯瓦尔巴条约涉及的土地范围却仅仅限于斯瓦尔巴群岛,是远不能与南极大陆及南极条约相比较的。[1]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

依据此条约,中国2004年在此建立中国北极黄河站,进行北极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科考工作。

1920年2月9日,英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

1925年,中国、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协约国。该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主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