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把中国红十字会建设成为组织体系健全、运行机制科学,专业能力突出,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红十字组织。
——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以提质增效、扩大覆盖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救灾救援、物资保障和信息化调度指挥能力,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和灾害管理信息化系统在省级红十字会及灾害多发地市级红十字会全覆盖,省级红十字会至少建立一个二级标准以上的物资储备库,地市级和灾害多发的县级红十字会至少建立一支救援队伍。
——应急救护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人员较2020年末增加1500万人,全国取得应急救护培训证书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不少于2%,接受救护员培训的中小学教职人员师生比例不少于1∶50,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增加300个,应急救护服务阵地巩固扩大,应急救护师资、救护员队伍不断壮大,学校、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现场应急救护能力显著增强。
——人道救助实力不断提升。聚焦关爱生命与健康,扩大救助规模,募集款物总额价值人民币300亿元以上。地市级以上红十字会至少成立一支无偿献血志愿捐献队伍或志愿服务队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力争达到400万人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650万人。
——组织体系更加健全。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县级红十字会基本理顺。县级以上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监事会。大力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红十字基层组织达到15万个,会员达到2000万人,注册志愿者达到200万人。
——在国际人道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扩大。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发挥民间外交渠道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