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广普通话的人是雍正皇帝。据记载,一个外放的巡抚按照规定上任之前向皇帝辞行,皇帝照例会说几句勤政爱民的话,也需要官员表态。据说这位巡抚是福建人,他说着一口方言。雍正皇帝很有涵养,听着巡抚用闽南话陈述。巡抚陈述之后,等着皇帝表态,但是雍正帝没有听懂。所以,雍正把这位巡抚留在了北京,学习官话半年后才离京履职。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所以才会在全国第一次推广“普通话”,所有官员都需要到吏部授官,在授官时要在北京住一段时间,学习官话,然后才能履职。从此之后,官员们多少都会有一点官话的基础,他们互相沟通,还有他们跟皇帝的沟通就不成问题了。

而近代的普通话是清末出现的,这个词是学者吴汝纶发明的。“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是谁提倡推广普通话的

推广普通话的第一人是:朱文熊

推广普通话有哪些做法

1、良好的普通话师资队伍和人群. 2.良好的语言环境场合. 3.生活中随时用标准的的普通话交流. 4.电视媒体中学习标准的语言. 5,多开展有关普通话的演讲活动. 6,因地而异,针对性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