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玉玺刻的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在底部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几个大字,在汉书里面也记载的有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这两种说法虽然有所不同,但一般指的都是第一种说法。
在明清两代的时候,时常会有假的玉玺出现在民间,明朝的明孝宗曾经得到过一方所谓的传国玉玺,但是在看到玉玺的第一眼明孝宗就认定那是一枚假的玉玺。
清朝玉玺刻的什么字
清朝的传国玉玺是一枚汉印,而且上面也只有四个汉字。清太宗皇太极实录就会发现,清朝的传国玉玺并不是和氏璧做成的,那只是一方汉印,其真伪可能也存在问题。但就是这样一方真伪难辨、只有四个汉字的汉印,却让皇太极欣喜若狂,不但举行了隆重的“受宝大典”,还正式改变国号,从名不正言不顺的“金”改成“大清”,要跟“大明”分庭抗礼了。
在《清太宗实录》卷二十四和二十五,明确记载了清朝传国玉玺的由来和样式:“璠玙为质,交龙为钮,玺文为汉篆‘制诰之宝’,光气灿烂,是为至宝。”
乾隆玉玺制作于1793年,是一套三枚玉玺中的一枚,上面有代表君王的龙图腾和一句格言——“自强不息”。
清朝玉玺刻的什么字
清朝的玉玺大多数都是刻四个字或六个字的。而且以四个字居多:天子之宝、敕命之宝、制诰之宝等四字印玺。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等六字印玺,明显是专印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