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泥火盆的具体做法是,用粘性比较大的黄泥掺入自己生产的麻,把麻剁碎,起到连接加固泥土的作用,一时没有麻的人家则用荞麦秸或者黍子秸剁碎来充当连接加固的物料,俗称“穰秸”(北方搭大炕用的土坯里就掺进入这种“穰秸”)。然后用一个铁盆做模具,铁盆口 朝下扣在一个相对平坦的地面上,在铁盆外层 用掺上碎麻的黄泥打作泥盆。掌握好厚度,放阴凉处阴干。

这道工序很关键,主要是“阴干”,“阴干”就是指把做好的泥火盆放在一个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让它慢慢干燥,如果不是“阴干”,就会出现裂痕。彻底阴干后,取下铁盆模具,一个泥火盆就制作完成了。

这种黄泥制作的火盆,保暖性持久,安全。几乎家家都用。有孩子饿了,就在火盆里埋上一个粘豆包或者什么别的干粮,烧好了,取出,用口吹去表面的浮着的灰尘,特别有风味。尤其是粘豆包,通过火盆的慢火烧至表面一层微黄的硬皮(地方土语俗称:噶脂),特别好吃!馒头也能烧这样,比现在的烤馒头片儿还要有风味。

东北泥火盆的做法

先从黄土坑取来上好的黄土,然后,把麻剪成一寸多长的小段,用来做“洋搅”,也有用马粪做“洋搅”的。“洋搅”和黄土放在一起和成泥后,要放上几天,不时地往上淋水,这个过程和我们做包饺子和面有些相似,叫“行”。为的是以后火盆不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