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原因如下:

竹柏叶子干枯掉叶子通常是夏天光照过强时造成的,需立刻将其搬移到散光下养护,并及时的给其增加浇水量,水肥不当需更换土壤重新养殖,等待土壤干涸后再每隔5天浇一次水,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料,患上病虫需喷洒药剂防治就好。

1、光照过强

竹柏叶子干枯掉叶子可能是光照过强,使其植株脱水造成的,需要将竹柏搬移到凉爽通风处养护,最好给其增加浇水量,还要向周围喷洒水分,平时夏天时将竹柏搬移到散光下养护,并及时的给其浇水,就可以避免叶子干枯掉叶子了。

2、水肥不当

在养殖竹柏的过程中叶子很容易干枯掉落,也可能是水肥不当造成其干枯的,使其根须无法在土壤中正常生长,可给其更换新的盆土养护,并等待土壤干涸后再每隔5天浇一次水,半个月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料。

3、患上病虫

当竹柏患上枯叶病,或遭受到蚜虫、红蜘蛛等虫害时,它的叶子也很容易干枯掉落,如果长时间不管会使其全株死亡,需要立刻将发病的枝叶剪掉,然后对其喷洒病虫对应药剂防治就好,使竹柏逐渐恢复生机,平时摆在通风良好可有效的预防病虫。

竹柏掉叶子

原因一:光照问题

竹柏喜半阴,适宜明亮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叶尖发黄,叶片会被灼伤,尤其在4-9月要避免强光直射、暴晒或过于干旱,否则叶片焦枯、无光,平时喜欢适当的阳光,一般放置背北向阳的阳台较好,每天光照3-4小时,以保持叶色鲜明。

原因二:病菌感染问题

竹柏出现叶尖枯焦现象,是感染了竹柏叶片尖枯病。它主要危害植株中下部的叶片,发病时病斑由尖端向内扩展,病斑变成草黄色,并呈下陷状,病健交界处有一条褐色线,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粒点。叶片常因感染此病而枯死,但中部的叶片仅叶尖枯死。该病病菌常在叶片上或落在地面的病叶上残存,降雨多时易发病。

原因三:水养竹柏方法不对也会造成叶尖发黄、干枯

1、插入瓶子之前要将插条基部叶片剪去,并将基部用刀子切出斜口,切口要平滑,以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每3天-4天换1次清水,10天内不要移动位置或改变方向,约15天左右竹柏可以长出银白色须根。养植一段时间后,竹的底端会生根,当根太多时,要修剪。其实这些根对竹柏生长作用影响不大,剪除老根更有利生长。

2、生根后不宜换水,水分蒸发减少后才能及时加水。常换水容易造成叶黄枯萎。前期每10天换水一次,冲洗竹头的污物。待生长稳定后,由于水分蒸发造成水量减少,只要水质不变,就不要换水,常换水也会引起枯叶现象。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补充一些水。竹柏喜湿润的环境,空气过于干燥时会引起叶尖枯焦,此时应常向枝叶喷洒水。有条件的,最好每月用小量的花卉肥料溶液在叶面上喷施。可适当使用养护剂。

3、竹柏生根后,要及时施入少量复合化肥,则叶片油绿,枝干粗壮。如果长期不施肥,植株生长瘦弱,叶片容易发黄。但施肥不能过多,以免造成"烧根"或引起徒长。春秋两个季节要每月施l次复合化肥。据资料介绍,水养竹柏为防止徒长,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内注入几滴白兰地酒,加少量营养液,这样能使叶片保持翠绿。

4、不要将竹柏摆放在电视机旁或空调机、电风扇常吹到的地方,避免叶尖和叶子边缘干枯。发现枯枝要及时除去,并及时换水,以避免其它竹枝受感染。将竹柏置于室内通风、透光的地方,以利于光合作用,促使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

药物防治方法:出现少量病叶应及时剪除烧毁。发病初期可用1∶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也可用53.8%的可杀得干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或用10%的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000倍液喷洒植株。家庭少量病叶出现,可在剪去叶片枯死部分后,在断面的正反两侧涂抹达克宁霜软膏,可有效防止病斑的再出现或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