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通常指软体动物门刀蛏科(Pharidae)和竹蛏科(Solenidae)的动物,是我国常见的贝类水产品。我们经常吃到的蛏子主要是以下四种:刀蛏科的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近江蛏(Sinonovacula mollis)以及竹蛏科的大竹蛏(Solen grandis)、长竹蛏(Solen strictus)。       
竹蛏有几种
一般我们常见的蛏子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做长竹蛏,一种叫做竹蛏。
长竹蛏:长竹蛏一般长得比较长,能够达到14厘米左右,壳长是壳高的4~5倍,亮口缘与腹缘平行,只在腹缘中部稍向内凹。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壳前缘截形,后端圆。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端开口。壳质薄脆。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生长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壳内面白色或稍带紫色,可见淡红色彩带。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一枚。长竹蛙与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区别是贝壳极延长,壳长为壳高的6~7倍,壳薄,两壳相等。
竹蛏:这类竹蛏生长在潮间带或者浅海的泥沙中,依靠其强有力的锚形斧足直立生活。它一般将自己的身体大部分都埋在泥沙中,如果感觉到危险,就会将其上半部分割掉,使自己迅速掩埋在泥沙中。
竹蛏有几种
三种,竹蛏(Solen strictu)为瓣鳃纲竹蛏科的大竹蛏、长竹蛏、弯竹蛏等贝类的通称。其共同特征为:贝壳长,质薄脆,两片贝壳抱成竹筒状: 贝表面有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盲铜色斑纹,壳表面光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足部肌肉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粗,具环节末端有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黑色和白色条纹。我国沿海均产,穴居,沿海渔民常以铁钩钩取。
栖息浅海泥沙中,穿穴而居,若置少许食盐于穴中,每自穴中跃出。我国南北沿海以及日本均产。肉味鲜美,鲜食、干制均可。我国沿海有不少类似的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