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个人问题。一般初学者,拿起葫芦丝,会把葫芦丝的吹嘴很深地含在唇中,加上初学,对气息的控制还不到位,短期内,就容易产生大量的唾液,这唾液集聚在葫芦丝腔体内,越聚越多。如果葫芦与竹管之间的连接不是太严实,就容易从里面渗出来(注意,是从葫芦与竹管的连接处)。所以,葫芦丝吹奏结束后,要把它倒挂起来,控出里面的水分,悬挂在通风的地方最好。

二是气候问题。一般冬天,气温低,向葫芦丝里吹出的气,含有大量的水汽,它们很容易在较冷的竹管里凝结成小水珠,并逐渐汇聚成水注从出音孔中流出。葫芦丝最高的出音孔是在葫芦丝背面的第七音孔,因为它离簧片最近,所以必然是水注最先达到的地方了。而春秋天,这种现象就不多了,夏天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