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性的武则天深受朝廷老臣的不满,为了洞悉朝中官员动向巩固统治,特设此制

匦,小匣子,通俗点也叫意见箱。四周密封,就留一个塞检举信,小纸条的小口子。

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九》记载:“徐敬业之反也,侍御史鱼承晔之子保家教敬业作刀车及弩,敬业败,仅得免。太后欲周知人间事,保家上书,请铸铜为匦以受天下密奏。其器共为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窍,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太后善之。”

也就是说,“匦检制度”是在徐敬业举兵反武之后,武则天接受鱼保宗的建议设置的。

“太后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

虽然徐敬业举兵反武,不到三个月便被平定,但武则天内心还是有极其强烈的不安全感,毕竟当时的政治环境太过动荡,但是武则天绝对不允许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不稳。

因此,匦检制度是武则天加强自己政治控制力的一项重大举措。除此之外,朝堂之中的李唐宗氏、以及李氏旧臣,都在反对自己一个女子成为皇帝。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之下,武则天极需从各种渠道得知天下消息,了解朝堂之上的一举一动,因此她建立的匦检制度是基于自己对于朝堂,对于天下更好的掌控。

武则天设投匦制度的原因

武则天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意见箱”,是广开言路,鼓励谏诤之举。武则天的投匦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唐代谏议制度,增加了一个有效的进谏渠道。唐代的谏议制度是比较丰富的,面谏、廷议、章奏、封驳、诗谏都成为实现谏诤目的的手段,特别是武则天“铸铜为匦“,成为了唐代非常有特色的一项谏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