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是形声字。甲骨文从斤(斧头),父声。金文变化不大。小篆变为上声下形的形声字。隶变后楷书写作“斧”。

《说文·斤部》:“斧,斫也。从斤,父声。”(斧,砍东西用的纵刃大斧。从斤,父声。)

“斧”的本义为斧头。作动词,指用斧头砍。如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由砍去多余之处引申出修饰、指导、删改之意。如“斧正”,就是请人修改文章之意,作敬辞。

斧的造字法

斧字是属于形声造字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形声法就是由形旁和声旁拼合而成的造字法。

斧,上下结构,上父为声旁,下斤为形旁斧斤:亦作“ 斧釿 ”。泛指各种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