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祖父:王父、大父、祖君、公、太公、翁等

2、祖母:大母、王母、重慈等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3、父母合称:高堂、父母、双亲、二老、爹娘、严君、尊亲、严亲、两亲、所生、椿萱、考妣、膝下等

4、父亲:公、翁、尊、大人、严君、椿庭、家严等

5、母亲:娘、姥、大人、慈、萱堂、家慈等

6、公婆合称:姑嫜、舅姑、姑舅

7、公:舅、公公等

8、婆:婆,君姑、严姑、慈姑、阿姑、婆婆等

9、岳父:丈人、老岳、泰山、冰翁、外舅、外父、妻父等

10、岳母:姑、外姑、丈母等

11、兄弟:昆仲、棠棣、手足、胞兄胞弟等

12、夫妻:结发、伉俪、配偶、伴侣、佳偶、鸳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13、妻:小君、细君、内室、内人、内助、夫人、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糟糠、执帚、浑家、娘子等

14、夫:夫主、夫婿、郎君、夫君、良人、官人、外人,外子、相公等

15、对妻子兄弟的称呼:舅、舅谷、舅子、内兄(弟)、妻兄(弟)等

16、婿:女婿、子婿、郎婿、快婿、女夫、半子、东床、令坦、姑爷、姑老爷等

17、侄:兄子(女)、从子(女)、犹子(犹女)等

18、媳妇:妇、息、息妇、媳妇等

家礼的称呼

《家礼》是南宋朱熹最有影响的礼学著作。《家礼》内容分为通礼、冠、昏、丧、祭五部分,都是根据当时社会习俗参考古今家礼而成,体现出朱熹因革损益、博采众家的礼学思想特点。

书成之后,广为刊刻。

后世对《家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真伪问题上,因《家礼》是朱熹一部未完之作,朱熹死后方现,而朱熹在文集中又极少提及,中间过程曲折,后人遂怀疑它为伪书。

现代学者主要从文集和语录中找到朱熹作《家礼》的线索证据,基本已证明《家礼》非伪书。本文主要把朱熹《家礼》放在朱熹家礼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演变历程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家礼》思想内容的考察,来阐释朱熹博采古今众家的礼学特点,并结合晚年的礼学著作和语录来探讨其礼学思想的变化发展。称谓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一些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