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性悲哀指的是个人对已察觉到的有可能发生的失落的理智和情感的反应和行为,并籍此完成失落引起的自我概念变化的过程。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审判过程中以及服刑改造过程中都会伴有焦虑情况出现,严重者也可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预感性悲哀和焦虑的区别
1、预感性悲哀:在实际失落前发生的、种悲哀反应状态。
2、焦虑:一种模糊筋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焦虑本人不能识别威胁。
3、感知改变:个人处于所接受的刺激有量或型态方面的改变的状态,伴有对这些刺激的减弱、夸大、曲解或损害的应。
4、疼痛: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
5、恐惧: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