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这是嘲笑刘姥姥没见识
刘姥姥进大观园——洋相百出,这是嘲笑刘姥姥搞怪出丑
刘姥姥进大观园——酒屁熏天,这是嘲笑刘姥姥卫生习惯不洁
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这是嘲笑刘姥姥贪图贾府小便宜……
歇后语是古代的“玩梗”,是大众传播,它里面是有价值观的。
对刘姥姥粗鄙、低贱、没见识、贪小财的嘲笑,本质上,也是垄断文化话语权的贵族们,对劳动人民“乌合之众”的污名化。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的名场面,看起来,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实际上,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黑色寓言。
在抽象隐喻上,刘姥姥隐喻着劳动人民,普通、微小、平凡、没有高贵的出身、没有命运的加持、没有惊艳的长相,是和我们一样的小人物。
而大观园隐喻着现实,它包裹着权贵的声色犬马、现实的残酷重压。
早在刘姥姥进园子前,凤姐就再三嘱咐她:讲些新闻故事。
刘姥姥并不是去逛园子的,她和大观园一样,都是被逛的、被观赏的。
任何时候,高贵都是建立在低贱之上的,没有低贱,就没有高贵。封建社会建立了一条高贵到低贱的鄙视链,由鄙视链供给优越感和合法性。
大观园的刘姥姥,就是这条鄙视链的具像化,她站在鄙视链的底端,供人俯视、供人嘲笑、供人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