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在这试图解释一下,望大家指正!
第一,预报的温度是百叶箱温度不是体感温度
由于人所处的环境不同,体感温度差别非常大,比如你在车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五六十度,在北方有没有树荫明显感觉不同吧
所以这么多人感受不同,到底以哪个为标准呢!气象台使用的是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温度,是多年惯例。
第二,预报员也怕考核
你以为预报员不想报准温度,但问题是一年下来有几天是40度,你在预报时会考虑大概率事件还是小概率,预报员也要考核准确率的,他们要首先看看近期的实况,再看预报模式,再参考历年气候,最后得出结论,所以相比40度,预报员可能认为38,39度出现概率更大。每年第一个40度预报,是非常考验人的胆识的,气象台是一个想说真话的机构。遗憾的是,有的时候说不太准,这里面有科技,经验,人性等多方面的局限性!
第三,超过40度就放假
根据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全国总工会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中指出
日最高气温达到40度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日高气温达到37度以上40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六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三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度以上37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轮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也就是说,40度不见得非要放假,但应停止室外作业,只要到了35度,都要采取措施不过,这些有没有执行,看企业良心。
所以事实上不存在政策上的一刀切情况,气象部门也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