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现在的情形而言,南方旱情不明显。主要原因是:首先,南方有一小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普遍较多.其余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夏季还是有来自太平洋的季风,而且南方山脉,丘陵较多,高山峻岭较多导致雨水较多,缓解了旱情.

2、当然也有百年难遇的大旱

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干旱对吗

不对,南方地区也会发生干旱天气。

例如,伏旱灾害

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区,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对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

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干旱对吗

会经常发生。

南方地区的降水主要是对流雨,如果冬季高纬度的冷空气强度太弱,不容易向南移动,对流就不易形成,降水也就相应减少了。例如,2004年10月之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的强度很强。在高压天气系统控制下,下沉气流较强,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如果南方暖湿气团势力削弱,也不容易形成降水,会在某些年份遇到比较严重的干旱,如长江中下游地区1959年为“空梅”(没有黄梅天的梅雨季节),1978年“梅雨”提前结束,1994年也几乎为“空梅”,结果都形成了特大旱灾。有些年份,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面积甚至远大于水灾的面积,海南、广西和湖南等省(自治区),旱灾面积也都远大于水灾。

当副热带高压过强,过早向北移动,副高中心控制的中原、华南地区出现长期无雨或少雨天气,引起区域严重干旱。由于各地区副高的相对位置不同,旱情轻重各异。热带气旋是南方夏季水汽的来源,有些年份带来水汽过少,也会使降水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