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凌云渡去了。

唐僧带着孙悟空等人历经千辛万苦,熬过重重磨难,终于来到灵山脚下,他们一番努力,终于看到了希望。

而就在唐僧等人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一条湍急宽大的河流挡住了众人的去路,此河名为凌云渡。

凌云渡水流湍急,滚滚的江水奔腾不息,江面上只有一个非常危险的独木桥,唐僧当时只是一个肉体凡胎,面对这种状况,他根本不敢过。

唯独因为孙悟空法力无边,可以轻松过桥。正在几个人僵持不下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位撑船的老人,这名撑船老人便是接引佛祖。

有船来接,本来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这个时候唐僧突然发现,接引佛祖的扁舟居然是无底的,船没有底唐僧更是不敢上船的,一直在犹犹豫豫,。

在此时,孙悟空将唐僧往船上推,就这么半推半就下唐僧就上船了,但是唐僧却没有踩稳,一下子跌入水中,然后他被接引佛祖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唐僧还抖衣服,垛鞋脚。

后来他们度过了凌云渡,原文写道,当接引佛祖将唐僧拉上船后,留下了一具尸体。于是便有人说这具尸体是唐僧的,原来的唐僧死于船底。

唐僧死后到哪去了

历史上的唐僧,就是玄奘大师。他历尽坎坷去到印度,然后返回大唐,译经……最后走到的“终点”,其实应该是“返唐”。

玄奘大师有个弟子,就是因为与高阳公主通奸而被腰斩的辩机和尚。

这个辩机和尚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帮助玄奘大师译经,还整理了大师在西域途中的见闻——也就是《西游记》的母本。

唐僧死后到哪去了

唐僧的遗体埋在了护国兴教寺,护国兴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这里以前有西汉大将樊哙的食邑因而得名樊川,唐三藏圆寂之后,开始是安葬在白鹿原的,因为白鹿原上的墓地在大明宫即可望见,引起了唐高宗的思念伤感,所以搬迁到此地。

所以护国兴教寺,应该是唐三藏的二次葬骨之地,护国兴教寺宝殿,香火旺盛,大雄宝殿上有很多的匾额,其中有一块匾额,就是康有为祭拜时留下的墨宝,还有几块,大部分是民国的牌匾,从大熊宝殿继续向里就可以看到寺庙里的藏经阁,在古代一般会将经书放在阁楼的2层上,目的是为了防潮,防蛀虫。

寺庙中有一座唐三藏的5层灵塔,上面写着唐三藏塔,这是唐代的王珂所写,灵塔顾名思义就是墓塔,所以这座塔里面就是唐三藏的埋骨之地,在5层塔旁边有两个小一点的三层塔,就是三丈法师的两名高徒,原机法师和原色法师的舍利塔,这个原机法师还是大唐名将慰迟恭的侄子,因为是墓塔,除了第1层可以进入其上几层都不可进入,这也是对逝者的尊重。

塔的后面就是三藏院,里面部分的唐三藏的法像,因为唐三藏圆寂之后被追封为大便觉,所以三藏院也叫大便觉堂,这里还有一件有趣的事:1985年村民在此地挖出一个石槽,拿回家当做水槽使用,这个石槽被村民当做水槽,用了10多年,后来才发现这个石槽上竟然刻着稀世珍宝捣练图,图中刻画都是唐代的捣练场景,在唐代人们把丝绸放在捣衣石上,手里拿中间细两头粗的木棒,不停的敲击在捣衣石上,目的就是为了把丝绸变得更柔软更光滑。李白曾有诗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说的就是此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