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拼音:sh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奴仆,引申指宫中小臣假借指竖立也用作人名。

康熙字典:

《唐韵》臣庾切《集韵》《韵会》上主切。并音裋。《说文》:竖立也。《徐曰》:豆器,故为竖立。《後汉·灵帝纪》:槐树自拔倒竖。《魏志·锺繇传》起偃为竖。

又《韵会》贞也。《字汇》:直也。

又《广韵》童仆之未冠者。《列子·说符篇》:邻人亡羊,请杨子之竖追之。《宋书·周朗传》:婢竖无定科。